
2015年香港同志游行中,参与者高举象征多元平权的彩虹旗步行上街。港府近日提出法案承认海外同志伴侣有限权益,引发社会关注与政治争议。 (路透资料照)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香港政府拟根据终审法院裁决,设立「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机制」,让已在海外注册的同性伴侣享有医疗及身后事相关权利,但遭立法会多个政党表明反对。行政长官李家超15日于行政会议前受访时重申,政府有义务履行法院命令,不能违反法治原则,并形容「违反法治后果严重」;不过,他也表示会尊重立法会的最终审议结果。
据《明报》报导,香港终审法院于2023年,就香港社会民主连线(社民连)前党主席岑子杰案的裁定,特区政府须设立「替代法律框架」,使同性伴侣关系获得某种程度法律承认。李家超指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提出的草案,仅涵盖医疗决策与身后事安排两项权利,强调草案内容已经详细研究并征询法律意见,符合法院裁决精神。
此草案排除财产继承、税务、移民等范畴,部分同志平权团体批评其保障范围过窄,未能实现法院要求的「实质性承认」;另一方面,香港亲中建制派政党则普遍表明反对,强调应维护传统家庭价值,引发社会两极反应。
李家超表示,香港的婚姻制度维持为「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异性婚姻,而终审法院亦在判决中明确确认,《基本法》保障的婚姻制度并不包括同性婚姻。他强调,此次草案并非为推动同性婚姻,而是依法律命令履行宪制责任。
针对多数政党反对态度,李家超指出,《基本法》赋予立法会审议、修订与表决法案的职责,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各司其职」。特区政府将全力配合立法会审议过程,并尊重最后的立法结果,无意干预立法权运作。
据法新社报导,香港自从被法院要求建立同志伴侣替代框架后,社会上对性别平权议题的讨论逐渐升温。虽然中国未承认同性婚姻,香港民意却持续转变。根据2023年调查,支持同志婚姻的比例已达60%,显示港人对多元权益的接受度日渐提高。

香港特首李家超。(路透资料照)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