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新闻 >

日本年轻选民已对《撒币政治》感到厌倦
时间:2025-07-18 14:49来源: 未知 点击:

日本参议院选举战场再度聚焦在“钱”,朝野政党不是较量愿景,而是在比谁能更快、撒得更多、更便宜地“安抚选民”。 这场原应是川普2.0时代对经济贸易重建与财政永续的深度对话,却迅速坠入一场毫无战略高度的政策竞技秀。

遗忘安倍的教训 就是准备重蹈覆辙

谈今天的消费税议题,不能不回顾2014年安倍内阁将税率由5%上调至8%的关键时刻。 当时,日本甫自金融海啸与311灾后复苏,安倍经济学(Abenomics)三支箭齐发:货币宽松、财政刺激、结构改革,短期内确实带动股市与汇率回稳。

但随着税率调升,内需骤冷。 根据CFR与Brookings研究,消费税冲击实质所得、消费信心全面崩溃,企业投资转趋保守,国内需求陷入长期停滞。 一次时机错误的政策转向,硬生生掐熄复苏火苗。

这场无法悔棋的政策冒进,应是深刻的教训; 遗憾的是,今日的自民党与公明党却选择失忆,改以另一种形式重复错误。

执政联盟:短效撒币救不了长期僵局

自公联盟推出“每人2万日元”现金给付方案,表面说法是“精准支持”、“不靠赤字国债”,实则是选前焦土战术的翻版——以现金浇灌民意,以求止跌回升。 但这套政策充其量只是政治的糖衣炸弹:短期讨好,长期伤害。

石破茂虽强调“不举债、不加税”,但3.5兆日圆的财源真能凭空变出? 实际上不过是从税收盈余中挪用,无异于左手借、右手还的账面作。 更何况,在社福支出年年攀升、财政余裕逐渐枯竭的现实下,这笔钱正是最该留作未来川普冲击防震缓冲的资源。

与其说这是“通胀对策”,不如说是一剂强心针式的选举止痛药——暂时压制选民焦虑,却毫无制度疗效。

在野阵营:减税蓝图之美,财源论述之虚

立宪民主、维新会、共产党等在野阵营则打出减税牌:降低消费税、汽油税,回应生活成本飙升。 这些主张确实精准命中年轻与中产阶层的民生痛点,也为维新会与新兴政党在民调中加分。

但问题在于:减税之后,谁来填补社福预算黑洞? 如何应对已超过GDP比重两倍的国债? 穆迪早已警告,若税收来源进一步削弱,日本主权信评恐遭重击。 在此背景下,野党多数仅以全民幸福笼统带过,避谈任何具体补偿机制。

这种以愿景掩盖细节的政治语言,与执政联盟的撒币手法异曲同工:同样短视近利,一边以现金收买信任,一边用未来债务编织幻想。

安倍当年之所以冒着风险加税,正是为了扭转财政恶化。 如今在野党将减税视为万灵丹,等同于将当年财政改革努力一笔勾销——却拿不出能替代的财政设计,只留下选前许诺与政策空白。

这场选举若只留下更多撒币、更多税改承诺,却没有任何诚实的制度蓝图,那么不管谁胜谁败,真正输掉的,是日本的未来。 (美联社)

这场选举若只留下更多撒币、更多税改承诺,却没有任何诚实的制度蓝图,那么不管谁胜谁败,真正输掉的,是日本的未来。 (美联社)

一场选战,两种逃避:历史失忆 vs. 财政失语

今天的选战,不是改革的对抗,而是现实的逃避。 执政联盟不愿正视结构性改革的阵痛,只愿提供短期安慰剂; 在野政党则以税改梦想打动人心,却无视财政风险如影随形。

真正成熟的民主,不是“谁送得多”的比赛,而是“谁讲得真”的较量。 当朝野共同沉溺于政治短期主义,不愿面对制度重建的艰难选择,日本的未来就会继续陷于政策悬崖与信任赤字之中。

今日民意或许倾向减税,年轻选民也对“撒币政治”感到厌倦,维新会与参政党等非主流力量趁势崛起。 但真正的挑战不在政党更替,而在于这些新势力能否提出真正可执行、可承担的政策蓝图,否则仍是政治语言的另一场空转。

结语:选票不是红包,政策不能当糖果

政治不是慈善事业,选举更不是红包大赛。 若政策沦为取悦选民的糖果包,代价将由下一代承担。 日本真正需要的,是把“经济重建”、“财政健全”与“世代分配正义”重新拉回政治主轴。

这场选举若只留下更多撒币、更多税改承诺,却没有任何诚实的制度蓝图,那么不管谁胜谁败,真正输掉的,是日本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