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时间:2025-11-01 11:18来源: 未知 点击:

最近,一段仅8秒的央视新闻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引爆热议。主角是大家一直在关注的人物: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红二代代表张又侠,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主席台上的神态,引发外界无限遐想。

画面中,张又侠坐姿松垮、表情淡漠,与身旁正襟危坐的官员形成强烈对比。有人说他“昏昏欲睡”,也有人看出他那股“懒得装”的气场,像是在用身体语言表达:“你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老子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段镜头迅速被自媒体转载。账号“世界历史宝爷”贴出视频后评论道:“张又侠瘫坐在主席台上,迷迷糊糊,无精打采。”这句话如同石子入湖,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留言调侃:“这是打瞌睡,还是被下药?”、“坐成这样,还真有点‘我自岿然不动’的味道。”

更有大胆的推测者直言:“这镜头不是随便放的,央视在‘丑化’张又侠。”

镜头语言的政治意味

熟悉中共宣传逻辑的人都知道,央视的镜头从不无意。每一帧画面、每一个角度,都可能藏着信息。

在这个高度紧张的政治时刻,央视为何偏偏选择播出张又侠这一段“瘫坐”镜头?是偶然的编辑疏忽,还是有意传递某种“信号”?中共的特点就是斗,里面斗外面斗。这是从会场斗到场外来了,有点欺人太甚的味道。

不少网友敏锐指出:“央视是在用画面制造‘形象标签’,把张又侠塑造成一个失神、衰败、无力的角色。”有人称这是一种“政治PUA”,通过视觉语言暗示“他已经失势”。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张又侠的表情再次引发关注 。(图片来源: 视频截图 chenjing/看中国 )

这种推测并非空穴来风。中共喉舌在历史上多次利用影像暗示政治风向。如今,张又侠这副“不屑”或“疲态”的神情,很可能是在权斗的高压下,被推向舆论舞台的一枚隐秘信号。不过聪明的人,看到的是另一面。不管是央视还是央视背后的那个推手,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权斗背景异常的四中全会

据悉,这次四中全会竟有近6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缺席,数字远超往年。如此“人事空洞”的会议,本身就让外界质疑中共高层内部的权力裂痕正在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军委副主席、手握军中实权的张又侠,自然成为敏感人物。他的“松弛”,有人认为是“心中有底”;也有人解读为“对局势的冷眼旁观”,甚至是“对某种政治安排的不屑”。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资料图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指出:“无论这张照片是疲惫的真实写照,还是刻意安排的政治信号,都反映了中共内部神经紧绷的权力氛围。”

历史隐喻与现实联想

有网友将张又侠比作“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表面忍让,暗中谋算,心中有数,外表平静,内心有不可撼动的勇气。

这种类比虽带戏剧色彩,却揭示出一种微妙的历史循环:当体制病入膏肓,真正的变局往往藏在沉默者身上。

张又侠的身份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他的父亲张宗逊是中共开国上将,他本人历经军中数十载,与习近平有着深厚渊源。

但在习近平不断清洗军中、数名上将落马的今天,连红二代也未必能安然无恙,只有张又侠稳坐军中帐。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说:“靠红二代搞政变?那是旧剧本。红二代现在早就被体制养熟了。”

一张“瘫坐照” 一场暗流涌动的心理战

这张“瘫坐照”或许只是一次无心的曝光,但它引发的解读远超画面本身。在中共的影像政治中,“谁被拍、拍成什么样”,往往比会议本身更重要。

张又侠这副姿态,既可能是疲惫,也是挑衅;既可能是放松,也是无声的抗议。但无论如何,这8秒影像已成为权力游戏的象征符号——一个正在崩解的权力体系,正通过影像泄露焦虑。

在四中全会缺席者众、军中人事频变的当下,这一幕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几个月,中共军界与高层的风向,恐怕会更加诡谲。或许,答案正藏在中共内部那场无声的权力风暴中。

您怎么看张又侠的这张“瘫坐照”?是精神疲惫、刻意丑化,还是另有玄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见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