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浙大批生产线外迁东南亚
时间:2025-11-22 04:05来源: 未知 点击:

中国经济持续恶化,在美中贸易摩擦加剧、订单减少与外资收缩的情况下,浙江、江苏、广东多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不少企业为维持生产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将产线转往东南亚。

受访者披露,今年前十个月至少有六十多家企业转往东南亚等地,这一数字尚未包括未公开外迁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与中低技术类型,部分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则向中亚延伸,已有商人取得外国护照并远程管理国内工厂。

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产业链出现重新分布。浙江省商会受访者王先生对记者说,近五年间该省企业外迁趋势加快,今年约有百家民企外迁。他说:“我所知道是今年前十个月,全省至少有六十多家企业因为接不到订单,把企业搬去越南或者马来西亚,还有一批悄悄在越南建厂的,商会不知道,实际数可能超过一百家或者更高。”

浙江年内数十家企业转移

中共官方今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六个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三万零一十四家,同比增长约11.7%;同期实际使用外资四千二百三十二点三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5.2%。截至前三季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四万八千九百二十一家,同比增长约16.2%;实际使用外资五千七百三十七点五亿元,同比下降约10.4%。

王先生说,部分企业到越南开新厂,浙江旧厂规模逐步缩小。“我也听说有企业老板常年在欧洲和东南亚,远程管理国内的工厂生产情况。这种情况很多,听说有些人已经拿到欧洲某小国的护照。”

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商贸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网站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商会(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总数约40万个,并拥有约4600家商协会组织。

早期布局东南亚的企业

在浙江湖州经营机器部件的生产负责人赵志对记者说,外迁布局并非今年才开始。“我们同行中有部分企业从2018年起在越南河内与海防设立工段,承接来自欧美的订单。”

赵志说,疫情之后部分客户要求将供货点分散,他所在企业在2023年启动海外组装工厂谈判,目前已投产。

江浙大批生产线外迁东南亚

赵志的友人、义乌饰品出口从业者王小姐对记者说,部分原客户将订单转往东南亚代工厂,她将简单工序转移至越南平阳省,复杂工序仍放在义乌。“新建产线以组装为主,原材料与模具仍在浙江生产。”

外资订单减少促使供应链外移

被称为中国“红色资本家”的官商荣毅仁,其家族成员方先生对记者说:“浙江企业迁移外国,主要是因为客户要求在不同国家设置生产点。比起中国,当地土地与用工成本相对可控,但物流周期还不如中国短,需要重新协调。”

方先生说,外商订单减少不限于浙江,江苏、广东乃至其它外贸工厂都遇到同样问题。“这一波贸易战影响整个产业链,外资企业撤离的情况在部分行业也很明显,还有许多上下游企业倒闭,供应链被切断。”他说,多家原在宁波周边设厂的日韩企业已减少在华采购比例,并要求供应商在越南与泰国设点才能续单。

与浙江相邻的江苏苏州、昆山是外资工厂聚集地,也是长三角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多名受访者对记者说,外资企业在调整生产布局时,会同步评估苏州与昆山的订单量与外迁比例。一名昆山电子零件供应商管理人员说,其工厂去年收到三家客户的生产调整通知,部分订单被转往越南与泰国。

昆山一名机电代工厂负责人顾先生对记者说,自2022年起欧洲订单减少。客户提出需在多国设置可替代产线,公司因此在泰国大城府设立分厂。“设备与设计仍由苏州总部提供,泰国工厂承担中间工序。”

顾先生说,近年来外商在中国投资减少。“一些原本长期依赖中国供货的跨国企业已将部分订单转向越南、马来西亚与印度。这样一来,中国企业不得不在外国建新厂,不然你拿不到订单啊。”

越南承接中资制造产能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承接来自中国的纺织、电子组装、家居与运动鞋行业。多家企业公开资讯显示,新建产线集中于越南北部工业区。

越南同奈省台湾商人黄先生对记者说:“他们在当地投产后,装配人员招聘速度快,但关键设备调试仍由中国人完成。这些中国工厂在越南落地,是为了缩短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时间,也为分散不确定性。”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前七个月,越南自中国进口约1014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额约40.2%,为其最大来源国。根据越南贸工部与外资监管机构公布的资料,2025年制造业与加工业仍为外资主要流入行业。虽然2023年部分官方统计未全面披露,但过去数年间越南制造业出口比重呈现上升,相关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柬埔寨承接服装加工

中国财经媒体记者陈先生曾前往柬埔寨了解中国服装代工企业状况。他说:“柬埔寨服装加工区域集中在金边附近的康波克春省。中国在当地投资多以合作形式,中国持股,原料从浙江与广东采购。最近听说有浙江纺织厂迁移到柬埔寨。”

柬埔寨官方统计显示,2024年底全国在运营的大型工厂超过2400家,主要集中在金边及周边省份,多数位于经济特区。工厂布料、辅料与设备主要从中国与越南进口,供应结构与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

陈先生说,印尼吸引的是资源型与能源密集型企业,镍矿冶炼与材料加工规模较大。“有国企,也有民企将部分冶炼环节放在印尼,再出口欧洲和美国。”

在印尼镍冶炼领域,投入的中国企业既包括如Tsingshan这样的民营资本,也包括地方或中共国企背景的投资方,如Xiamen Xiangyu及其它省市国资企业。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全球安全非营利组织C4ADS的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控制印尼约75%的镍冶炼产能,其中部分企业具有政府资源背景。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印尼镍冶炼与加工领域的投资规模持续增加。一些研究估算,中国企业在印尼十余年间累计投资约600亿至700亿美元。2025年8月,印尼主权财富基金与中国企业签署镍加工中心合作协议,相关投资规模约83亿美元。

产业链向中亚延伸

据陈先生披露,中国部分产业链正在向中亚延伸。“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吸引化工、建材和金属加工企业。中国企业在当地生产基础材料,再透过铁路运往中国西部。”他说,部分高能耗行业“偶尔遇到抗议,比如在哈萨克斯坦,当地居民抗议中国石油企业污染环境”。

近年在哈萨克斯坦的中资项目中,民营企业比重上升。在钢铁行业,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被哈萨克媒体列为中国民营工业企业,并在当地推动钢铁项目。在纺织领域,新疆利华在突厥斯坦州Turan经济特区建设棉花至成衣的一体化产线。在能源与原材料环节,哈国钢企Qarmet与中国民营企业大地工程发展集团合作,对煤炭洗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一带一路”最新报告记录,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中亚的新增投资中,多项为民营企业参与的铝材与铜材加工项目。

中亚投资规模与项目分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累计投资约253亿美元。根据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为中国在中亚地区投资的主要接收国,投资流入约230亿美元。虽然官方未披露民营企业的具体比例,但资料显示当地共有超过224个中资参与的工业项目,项目总规模约664亿美元。

中国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缩减生产线后,中低技能岗位减少。深圳一名曾从事劳工援助工作的NGO成员姚先生对记者说,深圳与东莞多家工厂关闭,向他求助的工人增加。“不久前,一位在鞋厂工作十七年的湖北工人找我,说工厂把装配线迁到越南后,他被调到仓储工段,他要求公司按劳动法补偿,被拒绝。”

成都工人孙晓说,从无锡回成都后,工资不如以前,但岗位相对稳定。“车间设备比我在沿海见到的自动化,培训周期也更长。”

学者:制造业外移形成长周期

浙江学者苏昊对记者说,他最近在商店看到一些商品的产地已不是中国。“同一品牌的货物可能来自越南、印尼或墨西哥。”

苏昊表示,中国制造业迁移的关键在于供应链再分布,企业依据劳动力结构、原材料来源、能源成本与市场路径安排生产。他说:“我看中国经济回不到过去了。至少未来二十年,你要怪就去怪政策制定者。”

在经济学者与受访者的描述中,中国制造业外移出现长周期特征。沿海工厂缩减、产能转往境外、内陆自动化提高,形成新的生产格局。多名受访者说,产业链在区域内重新组合后,中国仍参与其中,但角色与过去不同。苏昊说,他所看到的变化不止于商品产地,而是整个供应链位置的移动。他说,企业在多地布局后,未来二十年的工厂、劳动力与市场结构都将与现在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中国财经报道 财经新闻 财经界 中国财经网 基金 公司 2018 三板 黄金 期货 财经资讯 发行 保险 原油 全球 趋势 发展 新三板 金融 美国 净利 日本 上半年 财险 增长 人寿 中国 发布 财经
Copyright © 2002-2025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