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回收的“猎鹰九号”火箭,已实现高频次发射,频繁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或德州私有的“星港”出发,将“星链”等大量商业卫星部署至轨道。(维基百科)
最近美国在台协会(AIT)提到,将与台湾合作兴建“太空港”(Spaceport),未来从台北到美国休士顿,可能仅需2.5小时!这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那究竟什么是太空港?
太空船的机场
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就是将“太空港”视为“机场”,只是其服务对象不是飞机,而是能飞往太空的太空飞行器。
常见的太空飞行器是火箭,但若仅为火箭发射场,无需另取“太空港”之名。
太空港主要运作“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载具(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RLV),且一般使用者也可以搭乘,并非只有训练有素的太空人才能上机。
关键技术“次轨道飞行”
美台合作的重点是一种名为“次轨道飞行”(Sub-orbital Flight)的技术。一般飞机在约10公里高的大气层内飞行。次轨道飞行的太空飞行器会以超高速衝破大气层,飞到100公里高的太空边缘(卡门线),然后在几乎无空气阻力的太空高速滑行,最后返回地球另一端的目的地降落。
因其大部分时间在阻力极小的太空飞行,速度可达音速的数倍,这就是为何从台北到休士顿原本超过15小时的航程,能缩短至仅2.5小时。
太空港已进入实际营运阶段非仅纸上谈兵
全球已有数个太空港投入商业运作,主要型态如下:
太空港营运项目一:次轨道太空旅游
这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将游客送往太空边缘,短暂体验失重,例如: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在美国的太空港营运,其模式是由母机搭载太空飞机从跑道起飞,在空中释放后,太空飞机点燃火箭衝向太空,任务结束后如飞机般降落跑道。
蓝色起源(Blue Origin):从德州私有发射场,以可回收火箭垂直发射载人太空舱。火箭与太空舱各自返回地面。
这两家公司已成功将数十名付费乘客送往太空。
太空港营运项目二:轨道卫星发射
这是太空港最成熟、最大宗的业务,以SpaceX为代表。其可回收的“猎鹰九号”火箭,已实现高频次发射,频繁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或德州私有的“星港”(Starbase)出发,将“星链”(Starlink)等大量商业卫星部署至轨道,是目前太空港最主要的商业活动。
美台合作的太空港计划
根据目前消息,美台洽谈的太空港合作,初期规划可能包含:
1、高科技货运:优先运送高价值的紧急货物,例如救命医疗药品,或台湾擅长的芯片等高科技零组件。
2、科学研究:发射探空火箭,进行气象、材料或太空科学实验,以及相关的军事性研究。
3、平价化的太空旅行:待技术成熟且更安全后,最终目标是实现载人飞行,达成平价化的“太空旅行”或超高速跨国交通。
目前多家新闻提及的屏东“九棚基地”为台湾的火箭发射场,未来有潜力升级为具备发射与降落能力的国际太空港。
太空港合作案对台湾的重要性
1、产业升级:台湾的强项在于半导体与精密制造,若能加入太空港的全球供应链,将带动航太产业发展。
2、科技外交:这是台美科技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显示台湾在全球太空经济中的潜力备受重视。
3、未来商机潜力:虽然“搭太空船赴美”听起来仍显遥远,且需克服诸多技术与资金挑战,但此计划的启动,将为台湾开启诸多产业链合作与商机。(本文转载自世界特种部队与军武资料库脸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