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外务大臣岩屋毅计划12月25日访问中国,外界将其视作中日改善双边关系的开始。这一天距离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85天。
巧合的是,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走过相似的历程——田中角荣7月上任,8月派遣外相大平正芳访华,9月29日两国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恢复外交关系,这一天距离田中角荣上任,正好过去85天。
石破茂在刚出版的自传《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书中自称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弟子,对1972年田中角荣推动日中邦交正常化十份肯定推崇,并在书中屡次强调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
但与52年前不同的是美国对华态度与国际环境。不到一个月后,对华敌意颇深的特朗普将再次就任美国总统。
半个世纪的波折
1972年9月,田中角荣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并于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香港中文大学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堀内彻(Toru Horiuchi)将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的20年形容为“黄金时代”——两国在多个政策领域开始广泛合作。但两国关系改善的实质还是受到冷战的驱动,即针对苏联进行战略合作,这种黄金时代持续到了1990年代中期。
“但冷战结束后,(中日)共同敌人消失,那些在冷战期间被压制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堀内彻向BBC中文表示,从战略上看,日本和中国之间发生了权力转移,正如中国所说的“一山不容二虎”,两国的关系紧张,本质上是结构性的。
2012年的夏天开始,中日矛盾快速爆发,经历了保钓、钓鱼岛国有化、中国反日游行示威以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多起事件。
2020年4月,经过“政冷经热”的八年,原本到了两国醖酿修复关系的重要时刻——习近平原定于这个“樱花盛开时”访日。但是新冠疫情来袭,访问推迟,即便如此,日本方面还在一直进行努力,比如在援华口罩上写上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比如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用中文演唱中国国歌,为武汉加油等。
不过最终这次关系回暖的契机先后被多个事件所破坏——中国被曝“新疆教育营”,日本通过决议表达关注,引发中方反弹;安倍晋三辞职和遇刺;日本核废水排放;日本接连换下两任首相;在中国发生多起针对日本学童的袭击事件。
堀内彻评价这段时间,除了结构性压力外,两国的国内政治因素也可能加剧了紧张局势。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都有所上升,“这对领导人来说可能在政治上是有利的”。
石破茂如何“破冰”?
专家认为,当前中日即便改善关系,也是基于战术层面,比如应对特朗普;而在战略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有根本性地改善。
10月1日,日本再迎来新首相——石破茂。稳住首相之位后,他赴南美参加APEC和G20两场峰会,并与习近平会谈,讨论了重啓日本水产品输入中国,以及中国的军事活动等问题。
与此同时发生了两件事——今年9月20日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中国发生多起杀害日本学童事件。
石破茂和习近平会面时均表示希望建立一个“建设性和稳定”的双边关系,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势。
此外,石破茂今年八月访问台湾与总统赖清德会面,当他在台北被外界问及若台湾遭到武力攻击入侵,日本该如何应对,石破茂并没有如他的自民党前辈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人一样公开表示支持台湾。
这些积极的信号,使舆论浮现一种观点——石破茂是否会像他的政治导师田中角荣一样,再次“破冰”,修复中日关系。
堀内彻认为,石破茂是在应对即将到来的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同时寻求经济利益并降低风险。
“中日之间的力量平衡已经向中国倾斜,”堀内彻认为,中国可能并不感到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进行重大妥协的迫切需要。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美国。日本也知道,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强烈的让步动机。
中日关系背后的关键其实是他们和美国的关系。
“中日间始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
“中日间始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堀内彻称,不应对当前中日双边关系改善抱有过高期望。
特朗普当选之后,石破茂与其通过电话进行了简短交流,并达成了尽快举行面对面会谈的共识。
特朗普时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其实喜忧参半,堀内彻分析:忧的地方在于,特朗普将对中国施加多种不同类型的压力,并期望日本以类似方式跟随。由于日本通常会跟随美国,这可能会加剧中日关系恶化。喜的地方在于,中日两国的领导人为了应对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有愿望改善两国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