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化名)从初一开始戴了10多年眼镜,眼镜度数从最初100度增至近400度。由于长期戴镜不适,8年前,他强行让自己摘掉眼镜生活。最近,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裸眼视力越来越好了,甚至能看清视力表的最后两行。近期,他就诊后得知,自己根本没有真近视。
检查结果显示,王杰右眼近视25度,左眼近视50度,没有散光。对成年人而言,属于非常轻微的度数,可以不用干预。
10月21日,王杰就医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眼科主任汤兰兰医生告诉九派新闻,青少年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难以完全放松,即使注视远处,眼睛仍处于部分调节状态,可能导致验光结果比实际近视度数偏高。
这种因调节过度而暂时形成的近视部分,被称为“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汤医生表示,初次配镜时,10多岁的王杰未接受散瞳验光,当时眼镜店仅依靠电脑验光或试戴镜片的方式配镜,未能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度数偏高并错误配镜。
“2005年左右,那时大部分医院已经普遍采用散瞳验光,但普通眼镜店几乎都没有这项流程。”她说,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长期戴眼镜的患者,其实真性近视的度数没有配镜度数那么高,这类情况多见于25岁以上的人群。
就诊结果。图/受访者提供
【1】戴镜十余年曾配过三副眼镜,度数持续增加
王杰今年33岁,东北人,现居武汉。他向九派新闻介绍,初一时,他因个子高被安排坐在教室后排,距离黑板较远,看不清板书。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有类似情况,“我跟爸妈说我看不清,他们就带我去配近视眼镜。”
“店员先让我对着镜子看视力表,我看不清,他就给我戴上一个空镜框,然后一片片换镜片,问我看不看得清、晕不晕,走两步试试,感觉清晰之后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他回忆。
后来他询问同学才发现,大家的配镜过程几乎一模一样。而当时的配镜水平有限,眼镜店设备简陋,流程简单,没有专业的验光仪器。他坦言,“我配了三次眼镜,但从来没有接受过散瞳验光。”
王杰称,上学期间为了看清黑板,当时许多同学都养成了歪头、歪眼镜的习惯。他也一样,但只要戴上眼镜,就感到眼睛非常疲惫。初中三年,他的眼镜度数从100度迅速升至200度。
“到200度以后我就特别排斥戴镜,觉得不舒服,但上课又不得不戴。”他说,高中时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度数不够了,他也索性放弃更换眼镜,只在必要时勉强使用。
2012年,王杰进入大学后,面对更大的阶梯教室,即使坐在前排他也难以看清黑板。他再次去眼镜店,测试结果显示近视已达近400度。“新眼镜戴上就头晕,非常不适,但那是我最后一副眼镜了。”他说。
毕业进入互联网行业后,长期近距离面对电脑工作让他更加依赖眼镜,但也更加痛苦。最终,他下定决心不再戴眼镜。
2017年,王杰仍佩戴近视眼镜。图/受访者提供
【2】强行摘镜8年,只看巨幕电影,几年后视力提高
刚摘镜时,他的世界一片模糊:公交站牌看不清,医院指示牌成谜,电影院只选巨幕场次。开会时永远抢坐前排,办公时把页面调到最大,成了他的日常。“我觉得不戴眼镜总要付出点什么,所以我在适应‘低清晰度’的世界。”王杰说。
然而,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他发现自己视力似乎在缓慢提高。两年前,他和妻子看电视时,他随口问:“你能看清底下滚动的字幕吗?”妻子说可以,而他也发现自己竟能辨认出大致轮廓,甚至能猜出内容。
今年10月,他在武汉新租的房子客厅里贴着一张视力表,某天无意间发现,自己站在两米多外竟能看清最后两行。“按理说,我以前在一米内都看不清最后一行。”他起初以为是生活习惯改善所致,但事实上他每天仍需长时间面对电脑,用眼强度并未减少。
出租屋里的视力表。图/受访者提供
带着疑惑,他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挂眼科号。经过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结果显示:右眼近视25度,左眼近视50度,均属低度近视范围,且他的双眼调节能力较强。医生告诉他:“你本来就没有那么高的真性近视度数。随着年龄增长,人眼睛调节能力自然下降,当年的假性近视部分也随之消失。”
不过,由于他成年后长期依赖眼镜,假性近视部分恢复得较晚。加之突然摘除又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王杰出现了干眼症状,导致视物偶尔模糊。
“我算是没有近视,却戴了10多年眼镜,且配镜度数和实际度数差别太大。”近期,王杰将他的经历在社交平台发布后引发热议,已有近30位网友私信他,表示有类似的情况。
【3】医生:眼镜度数偏高多见于25岁以上人群,配镜应在专业机构科学验光
汤兰兰医生介绍,配镜度数偏高的典型表现是:戴上眼镜后反而感到眼睛疲劳、头晕、视物不适,而摘下眼镜后症状反而缓解。在25到35岁之间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眼镜度数不合适。
“他(王杰)第一次配镜是在2005年左右,那时大部分医院的眼科已经普遍采用散瞳验光,但市面上的普通眼镜店几乎都没有这项流程。”汤兰兰解释道,这也是导致如今25岁以上人群中配镜度数比实际真性度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眼的晶状体和悬韧带具有调节能力,尤其部分青少年调节功能非常强,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放松。若未进行散瞳验光,可能容易造成验光结果偏差,将调节性近视误判为真性近视,她举例称,“有的孩子原本只有100度近视,但由于调节力过强,即使配上300度的镜片也能看清1.0。”
王杰的第一副眼镜就因未散瞳验光而导致度数配得过高。由于其本身调节能力较强,眼睛逐渐适应了这种高矫状态。等到更换第二副眼镜时,电脑验光或视力测试结果也随之“水涨船高”,到大学时期,度数已升至近400度——但这并非他的真实屈光度。
“整个过程中,他从未去过医院,所有眼镜都在商业眼镜店配制。虽然每一副都偏高,但他凭借强大的调节能力勉强适应了。”汤兰兰分析道,长期佩戴过高度数的眼镜,使他的眼睛长期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
她表示,工作后,王杰对远距离视力需求减少,更多集中在中近距离用眼。他逐渐发现,不戴眼镜反而比戴镜更舒适。人在30岁左右,调节能力自然下降,摘掉不合适的眼镜反而成了一种“解放”,久而久之,裸眼视力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
汤兰兰医生提醒,配镜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全面的眼部检查。尤其是青少年,必须通过散瞳验光来有效排除眼睛调节功能的干扰,才能获得准确的屈光数据,也就是被日常调节所掩盖的“假性近视度数”,避免误诊误配。
对于成年人,她建议每2至3年更换一次眼镜。这不仅是视力矫正的需要,更是一次定期的眼健康检查机会。每两三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视力问题或眼部异常,并及时干预。
男子强行摘镜生活视力“逆袭”:戴了10多年 不是真近视
时间:2025-10-23 15:42来源:
未知
点击:
次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