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2025峰会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展开,台湾副总统萧美琴7日晚间在外交部长林佳龙等人陪同下出席并发表演说。(美联社)
台湾副总统萧美琴7日罕见访问布鲁塞尔并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说,引发《路透》、《美联社》等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并一致将其定调为台湾一次「不寻常」且「日益大胆」的对欧外交突破。各家媒体虽均强调此行的罕见性,但报导角度各有侧重,立体地呈现了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
《路透》的报导中聚焦于此行在外交礼宾层级上的突破。报导指出,像台湾副总统如此高级别的官员出访,极为罕见,主要考量是可能引发中国对东道主国家的强烈报复。报导认为,此行显示从英国到波兰等欧洲国家,正日益「无视北京的反对」,深化与台湾的关系。
《美联社》则将此事件置于全球「民主vs.威权」的宏大框架下。报导突出萧美琴「民主国家并不孤单」的演说主轴,并在文末补充提及台湾总统赖清德上月宣示将加速建构「台湾之盾」(T-Dome)防空系统,并提升国防预算至GDP的5%,以此呈现台湾在面对威权威胁下的自我防卫决心。
欧洲新闻台(Euronews)的报导,则最侧重于演说内容与欧洲听众的「切身利益」。报导强调萧美琴呼吁在「可信赖供应链」及人工智慧(AI)技术上与欧洲加强合作,并巧妙地将台湾长期遭受的网路攻击、海底电缆被切断等混合战威胁,与欧洲自俄乌战争后所面临的处境进行类比,以建立「威胁共感」。
报导引述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分析指出,尽管没有正式邦交,但面对美中竞争加剧,以及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地位,欧盟与台湾深化关系对双方都有利。分析认为,欧洲国家虽无法阻止北京挤压台湾,却能「帮助维护甚至增加台湾的全球连结」。
来源:自由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