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关注 >

耶伦的“告别”纪要:“鹰派”姿态越发明显
时间:2018-08-10 10:58来源: 互联网 点击:

 在前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告别”会议上,美联储选择了按兵不动,但最新发布的会议纪要却惊动了市场:美联储“鹰派”姿态越发明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发布的上次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美国经济和通胀增长走势的判断较去年12月明显乐观,这有望支持美联储进一步缓慢收紧货币政策。

  当天公布的1月30日至31日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绝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表示,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前景好于去年12月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官员的判断。他们认为,近期金融条件仍比较宽松,去年通过的减税法案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短期刺激可能强于预期,这些因素有望支持经济短期内继续走强。

  在这份耶伦的“告别”纪要中,美联储官员对经济增长和实现通胀目标持更乐观态度, 大多数官员对经济增长前景更为坚定,进一步渐进加息的政策是恰当的。同时,绝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经济稳步增长在今年将推动通胀率回升,并在中期内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不过,有几位官员指出,目前通胀率尚未出现明显回升的趋势。

  鉴于经济前景继续走强,美联储官员一致认为渐进加息是合适的。

  在1月底的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表示通胀率在2018年有望回升,暗示仍将继续保持渐进的加息节奏。

  今年2月初,美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达德利等多位美联储官员公开表示,股市波动属于正常的市场回调,近期股市波动对经济预测没有实质性影响,美联储暂时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改变当前的加息节奏。

  纪要公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美联储加息预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今年3月美联储再度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从一个月前的70%升至80%。美联储理事夸尔斯表示,美国的通胀率稍微低于目标水平,但这不应该妨碍美联储未来加息。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则表示,今年美国整体通胀可能走强,并且重申了今年渐进、耐心地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有海外媒体认为,美联储会议纪要的一切迹象都指向未来更多次加息。

  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之后,美股市场在21日交易时段上演“过山车”行情,道指自日内高点回落近500点,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近4年来新高。

  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与1月货币政策例会之后市场普遍的“鸽派”解读大相径庭,纪要公布之后机构分析师纷纷在“3次或4次”的加息次数预期中,选择了后者。IHS Market执行主管Ken Matheny指出,美联储今年将努力平衡通胀过热和金融资产估值过高之间的风险,并上调全年加息次数预期至4次,预计下次加息将在3月例会上进行。高盛高级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更喊出了这样的观点:到了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完全有可能选择在没有联储主席讲话的会议上再次加息,将全年加息次数提高到5次。

  鲍威尔已经正式宣誓就任美联储主席。除了鲍威尔,富国银行和荷兰国际集团认为,拥有投票权的克利夫兰联储主席Mester和旧金山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会让美联储的“鹰派”更为明显。根据日程安排,鲍威尔将在2月28日发布半年期货币政策报告,并在3月21日美联储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例会后举行他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有市场人士预计,投资者希望在美联储主席的公开演讲中就未来加息路径得到更多信号,而在更多明确信号前,市场将继续在猜疑中动荡。

  针对此次“渐次加息”是否会采取大幅度加息缩表、中国是否会紧跟美联储加息步伐等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江养老保险、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和九州证券三位首席经济学家,他们一致的观点是:

  美联储今年渐次加息几乎没什么悬念,但中国对应加息概率很小。

  中国不会主动 跟随美国加息步伐

  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余平康表示,此次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内容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美国目前经济基本面向好、劳动力复苏将促使美联储多次加息。

  但对于媒体此前关于加息几次的预测,余平康认为,三次加息或是四次加息只取决于美国市场波动情况,但无论加息多少次,都符合美国稳步加息的路径。

  从中国市场来看,余康平认为,美联储此次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从国内来看,如果没有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国内货币政策应与美国保持一致。但目前国内政策与美国处于反向状态,尤其是国内融资利率居高不下;国内并不希望外汇储备大量流失从而对经济与金融安全造成影响,因此,中国不会主动跟随美国的脚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4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