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体今报导,高院自11月起强行推动法官助理提示证据、录音,支援庭务员、通译(庭通)工作,「将法官变庭务员」;高院澄清指出,提示证据为法助职掌范围,且此案经民刑事庭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无不当。(记者杨国文摄)
网媒今报导,高等法院自11月起「强推政策」,要求法官助理兼任提示证据、录音等庭务员、通译(庭通)工作,「将法官助理变庭务员」,引发反弹;对此,高等法院澄清指出,司法院近年来推行电子卷证,法官指示法助在法庭上提示证物,属法助本身职务范围,另外,因应诉讼案件快速增加,庭通人力不足,目前以录事、约雇书记官充任庭通,已侵蚀工作量能,才透过民刑事庭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安排跟庭等教育训练,并无不当。
高院今发布澄清新闻稿指出,近年民、刑事诉讼案件量快速增加,除增补法官人力以因应业务负担,自2023年迄今,民、刑事审理庭各新增一庭,另增加民事及刑事审查庭各一庭,另外,为纾解民事法庭不足的窘境,高院新建5间民事法庭,今年10月已竣工启用,但高院庭通(含职务代理人)人数,民刑事共仅29人,无法因应案件量增长,必须著手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法官开庭效率和案件进行。
高院说明,依庭通人数仅29人而言,显然不足因应实际开庭需要的67人,目前以录事、约雇书记官及录事充任庭通的权宜作法,不过,这些原本应留在纪录科支援配股书记官的职代人力及录事共26人,却去填补庭通工作,严重侵蚀民、刑纪录科的纪录人力及工作量能,造成纪录科工作沈重,如不积极处理,将严重影响审判业务进行。
高院表示,法官交由法助在法庭上提示证据,属法助协助法官的职务范围。因应近年来司法院大力推行电子卷证,法官均指示法助制作电子卷证及书签,以利法官阅卷及在法庭上提示证物使用,使诉讼程序流畅进行,因法助最能掌握个案电子卷证的内容,由法助在法庭上执行提示卷证资料,协助法官进行案件审理,自属容易,尤其高院承审诸多繁难案件,由法助执行提示证据更有其必要性,并同时协助诉讼程序录音,仅将原属法助职务回归法助执行,并无增加法助职务工作。
高院指出,今年9月民刑事庭务会议,由院长高金枝向法官报告庭通及书记官困窘状况,请法官们同意由法助自11月开始,跟庭协助法官于民事准备、言词辩论程序及刑事审理程序提示证物,并自12月加入刑事准备程序。经由法官无异议后,才公布施行,并无媒体报导所谓「强推政策」、「逼法助救火」情事。
之后,高院书记官长召集法助详细说明,并安排跟庭观摩、庭通在旁辅导等相关教育训练。
文章来源:自由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