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新闻 >

李在明现在是步步惊险
时间:2025-08-11 11:47来源: 未知 点击:

李在明上任总统以来,韩国迅速迎来两项牵动国内外的重要政策。 其一,是与美国达成新版关税协议,成功将原先美方威胁的25%惩罚性关税降至15%。 其二,则是在国内推动《黄色信封法案》的立法过关,一项被视为基层劳工多年抗争成果的制度变革。 前者虽具重大经济意义,却未在社会上激起太多波澜; 而后者虽争议重重,却得到工会与劳动界广泛支持。 这种对外“冷处理”、对内“热改革”的政治节奏,恰恰反映了李在明政府的双面战略。

外界普遍好奇:为何一场攸关关税命脉的谈判,韩国社会反应竟异常冷静? 答案可能出在一种“预期落差的心理效应”。 面对原先可能被课以重税的出口威胁,最终协议将税率压低至15%,对许多企业来说可说是逃过一劫。 媒体与商界普遍将此视为一场“防御性胜利”,既然危机未爆,自然也不需激烈抗争。

此外,韩国大型企业如三星与现代早已大举投资美国,政府也成功将整体谈判塑造成“经济理性换取战略稳定”的国家选择,社会舆论便难以升高至动员层级。 抗议能量虽在农业地区略有浮现,特别是对美国农产品进口抱持警觉的农村群体,但在都市与年轻族群中,这场关税协定显然并未激起足够的情绪连结。

再者,韩国社会过去几年历经总统弹劾、政治动员抗争,经济疲弱与青年失业问题的交织,对于FTA这类议题的敏感度已明显下降。 比起贸易条款,人们更关心物价、就业与住宅问题。 在这样的政治与经济疲劳状态下,社会倾向以“冷处理”面对这场协议,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然而,就在关税协议悄然落地的同时,《黄色信封法》的通过却在国内掀起另一波制度性变化。 这项法案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9年双龙汽车的大罢工事件,当时资方因罢工造成损失,向工人与工会索赔47亿韩元,引发强烈社会反弹。 2014年,一位市民寄出装有47,000韩元的黄色信封(装薪水的信封是黄色)──象征对索赔金额的抗议──这一举动迅速引起共鸣,成为韩国劳工运动的象征。 最终,在社会舆论与国会左翼主导下,《黄色信封法》顺利过关,为韩国的工会权利写下新的一章。

不过,这项法案的落实,对美韩经贸关系也带来潜藏的震荡。 首先,法案扩大了“用户”的法律定义,未来不只直接雇主,就连供应链上的主承包商若对劳动条件有实质控制权,也须承担集体谈判的义务。 对许多在韩营运的美资企业来说,这将提高法律风险与合约复杂度,甚至可能触发新一轮“制度豁免”的谈判压力。

其次,新法将合法罢工的事由延伸至企业重组、裁员与经营决策领域,让劳方有更多机会在制度内抗争,同时大幅减少企业对罢工的高额索赔权力。 虽对劳工保障是一大进展,但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更高的不确定性与营运干扰风险。 供应链延迟、履约失信的风险恐将提升。

李在明的这场内斗式民主、外斗式稳定,看似张弛有度,实则步步惊险。 (资料照片/美联社)

李在明的这场内斗式民主、外斗式稳定,看似张弛有度,实则步步惊险。 (资料照片/美联社)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政商界对此并不沉默。 美国商会(AMCHAM)与部分国会议员已明确表达对该法的担忧,认为其扩张雇主责任条款恐损害外资信心与法律可预测性。 未来若产业出现劳资争端或履约困难,不排除美方会将此列为双边贸易谈判的条件,或透过WTO等机制对韩施压。

李在明的这场内斗式民主、外斗式稳定,看似张弛有度,实则步步惊险。 对内,他展现进步派改革者的姿态; 对外,则以务实姿态安抚盟邦与市场。 然而,当《黄色信封法》真正开始在实务上影响投资结构与司法风险时,这套双面战略能否持续奏效,将是他领导力的真正考验。

未来值得观察的,将是外资是否开始重新布局其在韩投资与供应链配置,韩国法院对“谁是用户”的司法解释是否趋于严格,以及美方是否将此制度性改变纳入下一轮谈判筹码之中。

若无法妥善平衡这些内外张力,李在明“平衡木式”的政策架构,恐怕将面临来自两端的挤压──进而转为政经危机的引爆点。

※作者洪耀南为淡江大学外交系中国大陆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台湾自由选举观察协会荣誉理事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免责声明:中国民生播报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民生播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中国民生播报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5 Chinamsbb. 中国民生播报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111111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