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家博物馆今起将馆藏17世纪殖民台湾时期珍贵文件、图像一次展出,以纪念台荷交流400年。包括横向视角的台湾古地图、与台人印象大异其趣的郑成功画像,反映不同观看历史角度。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收藏16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殖民时期与台湾相关的版画、报章等文献,由于都属保存不易的脆弱纸张,加上逾百万件馆藏通常只及公开展示1、2%,因此平时难得一次摊开在大众眼前。 文化部巴黎文化中心与荷兰国家博物馆自16日起合作「福尔摩沙特展—很久很久以前…荷兰与台湾」,展期至明年4月6日。
策展人王静灵是在该博物馆任职10多年的台湾人,他告诉中央社记者,荷兰政府近年对其殖民历史展开较积极的反省、审视,「从400年后的今天来看,不论台湾、荷兰都在作转型正义的事,这个特展的设计就是想要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殖民史,希望让观者在转型正义过程中有些思考、带来新的启发」。
他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其中一件展品,是19世纪末荷兰文化史学者郝辛亚(Johan Huizinga)画的郑成功插画。荷兰人以郑成功被明朝皇帝赐姓而来的「国姓爷」(Coxinga)称呼他。
荷兰人自1624年起在台南建城殖民、召募汉人移工渡海来台开垦捕猎,直到1661年郑成功以攻台作为「反清复明」基地,轻敌的荷兰人在隔年被迫弃城投降,结束38年的短暂对台统治。
这幅插画把郑成功的面容画得猥琐,手指骨尖又长,特意妖魔化他的形象,与台湾供奉郑成功的庙里呈现的尊贵福态大异其趣。
王静灵说,这反映了郑成功在荷兰历史上的形象,「从(荷兰)国家博物馆的角度来看,历史不是单一面向,应该有不同角度、观点,我们是从开放的态度来看」。
驻荷兰代表处代理馆长刘公汉接受中央社采访表示,其实一般荷兰人多不知道台湾与荷兰有400年的渊源,「透过这个展览可以让更多荷兰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台荷在17世纪就已经有互动、交往,开启他们认识到我们两个国家有如此的历史渊源、密切关系」。
刘公汉说明,今年在台湾、荷兰都有多场纪念台荷400年的强化交流活动,例如2月台北国际书展以荷兰为国家主题馆、台南市府邀明华园制作受台荷历史启发的戏剧,代表处并与荷兰学者合作出书,探讨台荷交流的起点、经济文化各面向,更有助于荷兰人了解这段历史。
还有第一届台湾文化节「Weave」也在9月于阿姆斯特丹举办,刘公汉说,因各方反应良好,明年还会继续办,相信会吸引更多荷兰人了解台湾多元的文化特色。
原文地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297160?from=edn_subcatelist_cate